中国科学院近日启动国内首创的高级访问学者计划。这项与国际科研院所用人机制接轨的计划的出台,将使中科院充分利用国内外优秀的人力资源,促进自身的发展。执行这项计划的院方负责人就是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白春礼院士。
白春礼,满族人,1953年9月出生于辽宁,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85年获得中科院博士学位后,作为博士后和访问学者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继续深造,1987年回国。现为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任日本东北大学客座教授。
离美前,白春礼驾车从西至东横穿美国。美国的旖旎风光和现代文明,更加坚定了他回国工作的决心。回国后,他主持研制成功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等五种新型系列显微镜,并在表面科学的若干领域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这些仪器和利用仪器所产生的基础研究成果的涌现,代表了我国在这一前沿学科领域的研究水平,为扫描隧道显微学的应用研究奠定了物质和理论基础,对我国在这一领域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先导和促进作用。1992年,白春礼作为中国代表,把只在发达国家召开的国际性扫描隧道显微学会议争取到中国召开,从而确立了中国在这一领域内的国际领先地位。
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工作者,白春礼获得国家及院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以上的奖励9项,专利4项,出版中英文专著8本。由于其在科研领域内的突出贡献,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奖励。
白春礼是中国科学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副院长。他不仅要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不断地探索,而且还要学习管理科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对待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他都一丝不苟。
长期的科研一线工作使白春礼对科学研究规律、科研人员工作的甘苦有切身的体会。作为曾经以一名访问学者身份到国外深造过的高层领导,白春礼对中科院高级访问学者计划实施前景充满信心。他说:“中科院高级访问学者计划,将邀请国内外自然科学各学科领域内担任助教(国外)、副教授(国内)以上职务的高级专家学者,到中科院工作6一12个月,在此期间所做出的科研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和访问学者派出单位共享。中科院已从有限的经费中设立了专门的基金,用于高级访问学者的生活和住房补贴。目前中科院已有88个研究所公开发布了从1998-2000年3年内,需求600余名高级访问学者的信息。”这项计划,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有益探索,将有助于科学院吸引一批流动性、高水准的国内外专家队伍,促进学术思想的交流。同时也为海外留学人员提供一个为国服务的新渠道。